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崂山信息网

崂山信息网 崂山史志 查看内容

百年前德国人与崂山

2016-8-15 20:58| 发布者:aiwolaoshan| 查看:3849| 评论:0|来自:崂山论坛

摘要:在德国人统治胶州湾地区时期 (1897年-1914年),由于远离本土,空闲时间需要大家聚在一起打发时间,同时也由于德国人喜欢建立协会的传统,在青岛的德国人成立了多个协会(或者冠名为俱乐部)。这些协会中,既有因为 ...

在德国人统治胶州湾地区时期 (1897年-1914年),由于远离本土,空闲时间需要大家聚在一起打发时间,同时也由于德国人喜欢建立协会的传统,在青岛的德国人成立了多个协会(或者冠名为俱乐部)。这些协会中,既有因为一顿聚餐而成立的青岛俱乐部(Tsing-tau Club),又有以德国皇室成员命名的胶澳阿达尔伯特亲王海军俱乐部。除了这些亦政亦军亦商的联谊组织之外,还有一些以体育活动或者业余爱好为主题的协会,例如青岛体操协会、青岛集邮协会等,而青岛山脉协会(Bergverein Tsingtau)就是其中之一。
西文善本文献中的青岛山脉 

 


    青岛山脉协会创建于1899年初,在当年年底加入了德奥阿尔卑斯山协会,成为了该协会的会员单位。由于阿尔卑斯山以及德国国土上广泛分布的山地地形的缘故,德国人自然也会对殖民地的山脉产生兴趣。对环胶州湾地区地理地质以及生物情况最早进行描述的西方人应为来自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Martinius),他知识渊博,虽然他本人未曾来过胶州湾,但是他出版于1655年的新中国地图集(Nuovo Atlas Sinensis,拉丁语)中对胶州湾地区的情况有着非常精确甚至精美的刻绘,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是这样评价他对胶州湾的文字描述:“文字不长,但是包含着中肯的见解”,而他所绘制的地图则被德国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赞誉为直到1900年初都不过时。
    之后1792年随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的画师对来华路线以及中国的地形以及风土人情进行了精美的绘制,根据其绘画制作的版刻出现在了随后出版的大型地图集中,轰动欧洲。在这个版本的地图中,并没有着重于胶州湾,而只是对胶东半岛海岸风貌进行了一般性的绘制。


    对环胶州湾地区地理的研究绕不开的成果则为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以及德国海军部的河海工程师弗朗求斯(Franzius)的研究成果。李希霍芬对于山东山脉的描述是完全给专业人士看的,而弗朗求斯则更倾向于对这些地形的实际利用,两人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互补。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李希霍芬所绘制的地图,且不说他在其巨著《中国》(5卷本)另附的两本大型地图册中所绘制的中国地图,单就他出版于1898年的著作《山东及其门户胶州》书后所附的三张独立地图而言,就得到了德国帝国海军部的认可,1901年在这几幅地图的基础之上,德国海军部又出版了山东地形图及其说明,当然这张图是带有一定的军事和保密性质的。
    此外,在德国获取胶州湾之后,在青岛的法学家兼摄影家贝麦(Behme)出版了青岛导游手册,对青岛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崂山和珠山的情况以及游览路线进行了详细介绍,当然也少不了重要的海因里希亲王山(今浮山)。
    除了地理地质,青岛群山中保存的植物以及扎根于仙山中的宗教文化也是德国人关注的重点。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出现在 《胶澳发展备忘录》1898年分册附件中的《崂山植物志》。该著作由德国同善会传教士福柏(Ernst Faber)所著,他同时也是一位植物学家,以近现代的科学方法对崂山里的植物进行了记录和分类,用拉丁文撰写了这部纯学术著作。德国记者鲁道夫·瓦格纳在他出版于1913年的 《穿越德国殖民地之旅——胶澳》一书中对胶州湾地区的地理、地质以及宗教文化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专题介绍,在德国成为了畅销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传教士、汉学家卫礼贤博士,他在使用中文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崂山》一书,该书重点放在了崂山的历史与宗教文化,并将蒲松龄《聊斋》中与崂山有关的小说译成德文,还收入青岛山脉协会的会员维尔茨(Wirtz)教授的一篇文章。而青岛山脉协会也有自己的出版物,这其中就有协会在其1905年年鉴中所提到的崂山地图以及出版于1912年的 《崂山路标》一书。
    上述文献其实是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中世纪以降西方即出版有大量关于自然界、地理、文化以及人类学的著作,近代许多与中国有关的西文文献实际上是对这些学科进行综合的通俗化描述。德国的殖民地远离本土,地理、生物、人文等各方面都与德国本土截然不同,对这些方面的探索自然会引起本土读者的极大兴趣。而反过来,这方面的出版物又会促进对这些地方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基于一手史料和善本文献,主要是运用国内外胶澳历史研究方面首次发掘出来的青岛山脉协会于1905年第一次出版的年鉴,尝试对该年鉴中所包含的大量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让这个在当时看似是娱乐休闲而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的历史清晰起来。
协会成员涵盖政、军、商界高层
    青岛山脉协会设置有董事会,加入协会需要有4名董事的同意,协会招收三类会员,首先他们都必须是欧洲人,分别为青岛本地和青岛之外的欧洲人,以及德国东亚舰队的成员。会费的标准也不同,青岛本地会员需要缴纳入会费5元,此外需要每月再另交1元;青岛之外的会员为终身制,一次性缴纳12元;东亚舰队的成员在华期间的会费为3元;而那些经常需要离开青岛的本地积极会员只需缴纳5元入会费以及7元永久性费用,然后就不必再每月另外缴纳费用。
    入会成员的福利主要是享受协会的优惠,例如在崂山里住宿享受优惠价格等。从加入协会的会员名单看,协会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其荣誉会员包括德国海因里希亲王以及亲王妃、海军部长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以及德国威廉港城防司令居里希海军少将,而荣誉主席为胶澳总督都沛录。截至1905年,协会共计有本地会员105名,外部终身会员60名,东亚舰队会员3名。协会成立开始的协会主席分别由杜尔少校 (1899年,时任德国第三海军陆战营营长)、海军上校军医莱尔歇(1900年-1901年)、科赫海军少校(1902年)、海军部顾问贡特(1903年-1904年)以及青岛的大法官克鲁森博士(1905年)担任。
    本地会员则基本上包括了在青岛德国人中的各行业精英,其中有山东矿业公司的总经理布吕歇尔、总督府高级森林管理员哈斯,建筑师锡乐巴,翻译谋乐,海军建筑师穆勒少校以及像胶海关税务司阿理文、船厂老板奥斯特、青岛日耳曼尼亚啤酒厂总经理赛福特和青岛警察局长威尔策尔等大人物。外部终身会员则大多与青岛成为德国殖民地有关或者有在青岛生活过的经历,例如德国占领青岛初期最先派来的骑兵少尉朴略尼斯,后来的德国东亚舰队司令施佩伯爵或者在海因里希亲王大街(今广西路)修建有大楼的柏林提帕尔斯基希公司老板。
清末民初的3D照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协会会员里面还有青岛红十字药房的老板阿达尔伯特·拉尔茨(Larz)。清末民初,中国的药房除了卖药,另一项重要业务是卖照片。这位协会会员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拍摄出版了崂山立体照片,通过特殊的眼镜,可以观看带有“3D”效果的崂山影像,可谓当时最先进的“西洋景”。
    通过上面这份会员名单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小小的协会既将青岛本土的德国军政商高层联系到一起,又保持着与德国本土的密切联系,同时协会保持了最大的特色:协会会员以德国海军内部人士为主!其实这个协会的荣誉会员、荣誉主席以及领导层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协会的基本性质:这是德国帝国海军部的一个下属协会。按照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给青岛所下的定义:一个贸易地和一个海军据点,那么这个协会的成员组成其实是与这种定位高度统一的,换句话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的各种协会实际上也是德国整个殖民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它们构成了一种非正式、半官方的军政商沟通联系机制。

崂山信息网声明:崂山历史文化版块所有稿件,版权均属崂山信息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于

www.laoshannews.com/shizhi/);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也不代表崂山信息网赞同其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