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崂山信息网

崂山信息网 崂山文化 查看内容

崂山武术

2014-4-7 21:03| 发布者:aiwolaoshan| 查看:5277| 评论:0|原作者:崂山旅游网|来自:崂山论坛

摘要:崂山道教武术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重要门派,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崂山道教音乐成为崂山道教“两大精髓”。据《太清宫志》记载,张三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是崂山拳术武当派之祖,开创了习 ...

崂山道教武术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重要门派,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崂山道教音乐成为崂山道教“两大精髓”。据《太清宫志》记载,张三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是崂山拳术武当派之祖,开创了习武修道之行。据明代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张三丰一生三次来崂山,经其辛勤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将道教医学和内丹养生相结合,把在武当山练成的拳术、剑法、气功、点穴术等逐一传给崂山道士,并创立新的全真道派,其教义是练武健身、炼丹医病、道财兼施、济善于世、不畏强权、见义勇为、对老者要孝、对国家要忠、要有牺牲精神,从此为崂山道教及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崂山道教武术”,包括“崂山玄功拳” “崂山玄真拳” “崂山龙华拳”、“崂山龙华剑”等拳术套路及刀枪棍等器械套路,全套为七十二趟,包括刀、枪、剑、棍等器械。还有对打、截打、转打、连打等功法。结合道教医学、内丹学、养生学的成果,将武术技击和健身术融为一体,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讲究经络穴道,以练好坚实内功为根基,以气发力,借力打力,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崂山道教武术以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刚柔并济、圆转走化为表现形式,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独创的一种武术形式,对它的形成、衍变、套路等方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其独特的武术特征,是追溯历史,研究丰富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必定对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具有一定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螳螂拳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陈世钦先生《螳螂拳的由来及其发展的探讨》(《武林》1990年第5期))文中指出:“螳螂拳起源于崂山华严寺第3代方丈,字通澈,法号‘上善下和’”于七自称姓王,号“得一子”,山东栖霞人。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由于寡不敌众,于七突围后逃入崂山出家。(见《纪栖霞于乐吾起兵》(《山东文献》第1卷第3期)。螳螂拳从崂山传出后,逐渐形成山东半岛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四种主要流派。

崂山九水梅花长拳 崂山九水梅花长拳是居住于南九水地区的刘氏先民们独创的集健身、自卫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套拳法,流传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九水拳具备长拳为虚,短拳为实,虚中有实;看似不成套路,杂乱无章,实则乱中有序;武与功同练,内外兼修等特点,实用性强。崂山九水拳因一直奉行只传授刘姓同族中的男性的祖训,所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始生态性,是崂山人民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崂山民间舞蹈下一篇:崂山美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