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崂山信息网

崂山信息网 崂山太清风景区 查看内容

崂山文化之崂山钓鱼台

2017-3-30 14:31| 发布者:aiwolaoshan| 查看:2763| 评论:0|原作者:潜在意识

摘要:崂山风景区钓鱼台海岸边突立浪中的礁石平台,表面平滑,很适合于垂钓,人们称它为“钓鱼台”。在 驱虎庵遗址南面浅滩最南端,有一块深入海水中,面积大约几十平米,顶部平坦的岩石,这就是崂山著名的景点“钓鱼台” ...
崂山风景区钓鱼台海岸边突立浪中的礁石平台,表面平滑,很适合于垂钓,人们称它为“钓鱼台”。在 驱虎庵遗址南面浅滩最南端,有一块深入海水中,面积大约几十平米,顶部平坦的岩石,这就是崂山著名的景点“钓鱼台”。
       钓鱼台,顾名思义,是个海滩边的巨大礁石,礁石的平的,像几个硕大的石头平台。海浪拍打着平台,掀起层层白雪,发出悦耳的和弦声,令人心醉。石板平台是淡灰色的,看起来很光滑很干净。
  钓鱼台的石崖上刻有署名宋绩臣的“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髯翁
  一丈一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水
  一人独钓一海秋
  刻字端正大方,清晰可辩,韵味十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独在山水明月间,钓着一海的秋意。因为这首七言绝句没有名字,故被人们称之为《一字诗》,记得前些年在某个电视剧中给谱上曲子演唱过。落款为“太谷子,宋绩臣”。经近800年风雨海浸日晒仍清晰可辨。
        这首诗共28个字竟然用了10个“一”字,把人和物、景和意描写得层次分明,形神俱妙,后来又揣摩这首诗,感觉到诗的气魄。作者孤身一人爬山越岭艰难地来到这崎岖险峻的不毛之地独自钓鱼,如此冒险的垂钓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几十年前这里还进山无路,更何况是800年前一个上了年纪的瘦老头,除非他是“神仙”!
         据考证,“一字诗”的作者太谷子宋绩臣(1183-1247),元代道士,号披云,字广道,又名宋德方,今山东莱州人,自幼拜刘处玄、丘处机为师修道,深通道儒,博知史书经典,也可以说是“藏而不露”的大隐士。“一字诗”中的钓鱼老人是谁呢?有人说是宋绩臣自己,有人认为他写的是他的师傅丘处机。这个钓鱼台也应该是丘处机钓鱼台。丘处机字密通,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19岁从师王重阳学道。曾被成吉思汗召见请教,并被尊封为“国师神仙”。公元1227年在北京白云观去世,享年80岁。因他生前衣着多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人称“蓑衣先生”或“蓑衣道人”。他曾在公元1208年和1209年两次来到崂山,“一字诗”可能就是宋绩臣随丘处机来崂山时写的。这首诗是他随丘处机来崂山时(1195-1208年)写成的。
       有人发现这“一字诗”中竟藏着“一卦”,和《周易》中的第63卦既济卦暗合。将诗中的蓑衣、斗笠、髯叟、长竿、钩、山、水、明月、人等按阴阳符号分三组,正好形成“阴阳、阴阳、阴阳”的排列,就是既济卦。作者用此来表达道家修行的境界。面对这“一字诗”的神来之笔,燃香叩首,敬诗再拜,笼罩在崂山的是满天的道家光彩。
      在文学家们的争论中,大都认为此诗是改自王士祯(渔洋)的一首《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一歌一杯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而在此前,还有陈秋舫的一首名字和王士祯同名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帆一桨一扁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以上三首“一字诗”形神十分相似,可以肯定的是,太清宫钓鱼台的这首宋绩臣的“一字诗”受到了其中的影响。
  而大名鼎鼎的内阁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风流才子纪晓岚也曾有过一首:
  一篙一橹一渔舟
  一个梢头一钓钩
  一拍一呼一欢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由于有了这几首“一字诗”传说的缘故,也曾有人专游此地探个竟究。崂山乃道教名山,更以山海之胜、绿林之幽而闻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携友同有此地,领略一番钓鱼台飞岩出海、碧水拂石的景观。

477944510454951126.jpg

崂山信息网声明:崂山太清景区版块所有稿件,版权均属崂山信息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于

www.laoshannews.com/taiqing/);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也不代表崂山信息网赞同其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